查實我最怕語言這東西……
只因語言,往往產生最多錯摸。
其之一:
豬流感(豚インフルエンザ)

由於豬流感是病毒黏附呼吸道之疾病,食用豬肉自然不會釀成大病;病毒受高溫加熱便會立即死亡,熟透豬肉絕無流感病毒。然而豬流感此名字就是容易讓人誤會,豬肉銷售量難免大跌。
為免誤會,世衛隨即將豬流感,改稱為「甲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」(H1N1亜型)。
其之二:
小熊貓(レッサーパンダ)

近年小熊貓在世界各地動物園大受歡迎,尤其日本。全世界動物園飼養了約650頭小熊貓,當中日本動物園的已佔了230頭,當中最著名的,有北海道旭山動物園裏的「風太」,事關風太最擅長以一雙後腿站立,「cutie」造詣,立即吸引數百傳媒爭相採訪。
其實,小熊貓以後腿站立並不罕見。
原因,不外乎以下幾個:
1‧在樹林中發現敵人
2‧為採食竹樹頂柔軟的葉子
3‧找尋配偶
4‧找尋迷路的小熊貓孩子
5‧嚇唬敵人
希望企足30秒的風太……沒有受過太多嚇唬吧。
‧是日單語‧
豚インフルエンザ(BUTA INFURUENZA):直接不過的單語組合,「豬」加上「流感」(influenza)就成了聽了怕怕的豬流感。
H1N1亜型(EICHIICHIENICHI AGATA):為怕大家誤會豬流感由吃豬引起,世衛已將之改名為甲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。留意,1字的讀法,是日語的「ICHI」。
レッサーパンダ(RESSA- PANDA):英語的「LESSER」是有貶義,日本人卻不大介意,繼續以「LESSER PANDA」稱呼小熊貓。另外,鼬熊(ITACHIGUMA)也是常見的稱呼。
ネコ目(NEKO MOKU):大熊貓與小熊貓,均屬貓目,亦即是食肉目(SHOKUNIKUMOKU)。大熊貓與小熊貓竟同屬貓目,可見原本牠們都只吃肉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